如今,多起患者伤害医生的事件在报端频频出现。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又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试问,医患关系和谐之路,到底路在何方?
曾听过一位院士的讲座,他回忆起发生在30年前的一件往事。当时他还是一位住院医师,一位患者在手术台上需要“断指再造”,但当时的手术还未成熟。如果不成功,将导致旁边一根手指的残疾。面对两难的抉择,患者家属表示:“无论结果怎么样,你们医生都是尽力了,你们就做‘断指再造’吧。”结果手术失败了,患者痛哭流涕而家属则握着医生的手说了一句“谢谢您,你们已经竭尽全力了,我们不怪你们。”
听完这则故事我在想,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结局可能不会这么圆满。浮躁的社会,渐渐让我们忽略了生命的本质——感恩之心。感恩的本质就是感谢他人对自己的衷心帮助。医疗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这种特殊的服务不等于平日的商业服务。手术的成功与否、治疗的成效与否,都有多种因素组成。相信,95%以上的医务工作者都是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和心力去挽救每一个生命个体。他们对于患者倾注的关心和用心,有时可能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希望的眼神,亲切的拍肩。医务工作者不需要每天高喊口号“救死扶伤是是我们的天职”,早晨七点病房里的病例讨论,深夜十点手术室里的攻坚克难等场面,折射了医务工作者的辛劳、奉献、爱心、用心。
现在,患者在诊疗中往往忽视一些医院中看似平凡的事情。他们总是错误地认为,医生的倾情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而非医者仁心的身体力行。医患关系中,我们沉积了太多的冲突与不信任。如果每位患者和家属在世事嘈杂中学会淡泊,从红尘纷争中去发现生活中的感人瞬间,学会用心感恩,那么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心结也会在心与心的沟通中得以圆满的解开。
患者需要对医务工作者心系感恩。那么医务工作者是否也应该对患者持有一份尊重和理解呢?优势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导致部分医院的门诊人满为患。面对潮涌般的就诊人群,医生不堪重负的工作量往往压得人喘不过起来。患者则埋怨就诊时间短,就诊人群多等诸多问题。
面对看似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我想说的是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医生或许能够更从容、更淡定地面对每位患者。记得在复旦大学听过一场讲座,华山医院顾玉东院士曾说过一句话“是患者让我们成长,医务工作者需要善待患者,感恩患者。”的确,一位医师从住院医师起步,直至成为一名大专家乃至一位院士,期间所接触的病例,对于医师本身而言犹如海绵吸水,极大地丰富了医生的临床经验和阅历,提高了自身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这些成千上万的病例,正是源于每天南来北往的患者。想到这一点,医师心中泛起的涟漪或许能够趋于平静,以一种更加平和、感恩的心态对待每位患者,或许此时患者的“十万个问什么”带给医师的不是烦躁,更多的是病例背后的“蛛丝马迹”,看似零散的主诉背后,或许蕴藏着更大的“玄机”。
医生,也是平凡人。治病心切的患者请放慢一下你的脚步,用心体悟医务工作者的艰辛和责任,一些矛盾和冲突都会在心与心的理解和交融中化干戈为玉帛。患者,也是平凡人。得知患病,犹如五雷轰顶,高负荷工作的医师,请耐心听听患者的“十万个为什么”,多一份解答,患者就会多一份安心。
(复旦大学出版社)